欢迎访问榆林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今天:

农机业务
科技推广

关于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0-10-22    点击量:333

摘要:简要介绍了睢宁县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提出了发展水稻机插秧的建议。

关键词:水稻;种植;机械化;问题;建议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十一五”末全省农机化技术推广三个重点之一。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县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一直很低,推广难度大,成为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强力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提升农机综合水平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首要任务。

1现状与问题

水稻为我县第二大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在45万亩左右。我县从2000年开始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经历了试验、示范推广和大面积推广三个阶段,2007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2008年一年就推广插秧机111台,(其中高速插秧机2台),机具增量接近于前8年的总和,机插秧面积5.1万亩,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12%。同时机插技术方面也更加成熟,机插质量明显提高,并解决了育秧、除草等技术难点,广大农民对机插秧的认同度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应该看到,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全市的平均水平和先进的市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十一五”末,全省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要达到40%,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发展难题:

1.1地方财力较弱,配套资金不足制约了水稻机械化推广的发展速度,拉大了与其它市、县的距离。我县是全省重点扶贫县,财政较为困难,2007年以前,除省、市补贴政策外,县、镇、村三级都无力投入,插秧机价格比周边县市每台高出3000-5000元,加之我地农民经济承受能力较弱,插秧机推广和培植水稻机插大户困难重重,到目前为止,我县仅有插秧机230台,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机插大户不足10户。

1.2自流灌区和骨干抽水站的灌溉制度与水稻机插秧“少而勤”的用水规律存在一定矛盾。自流灌区和骨干抽水站的灌溉区域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60%以上,小站抽水区域不到40%,这对水稻机插秧的定期育秧、如期栽插带来较大困难,许多地方只能对机插秧“望而止步”。

1.3杂交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尚需探索。我县是杂交稻的主要产区,现有面积在30余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70%以上。我县地处苏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品种等因素影响,水稻生长积温明显不足,在多年试验中都表现为成熟太晚和不同程度减产,因此推广时机尚不成熟。

1.4技术力量不足,农机专业人材断档,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严重老化,镇级农机推广力量薄弱。由于我县财政收入困难,人员编制冻结,多年来一直没有人员补充,技术力量无法满足推广工作需要,特别是“农口”改革以来,镇级农机推广力量也受到了极大剥弱,每镇仅保留1名农机员,有的镇甚至空白,这有限的人员还要从事镇里其它大量的工作,因此农机推广体系残缺不全,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对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推广造成了一定影响。

2水稻机插秧发展中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水稻机插秧虽然面临前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农业、实行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2.1农机补贴政策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补出实效”。现有的农机补贴政策补贴范围宽泛,重点不集中,特别对于水稻种植机械化这个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缺乏强力推动的特殊政策。因此对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政策要充分体现其针对性和灵活性,一是要继续加大对插秧机的补贴力度,以适应我地农民的经济承载能力,二是对县级农机推广部门以专项课题费的形式给予一定的推广试验经费,用于试验、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无法解决的技术关键和难点。三是对水稻机插专业组织、机插大户给予一定的经济、物资扶持,促进其产业化、规模化的快速形成。

2.2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拓宽水稻机插秧适应区域。我县稻区的供水制度的特点是两次供水时间间隔较长,短则一周,多则10多天,这和机插秧“少而勤”的用水规律矛盾突出,解决供水问题是拓宽水稻机插秧适应区域的关键环节之一。一是在育秧上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运作方式,对大范围连片作业的,可选择水源相对较好或有储水条件的秧田,建立独立水系,集中育秧,对于有旱育基础的地方,可采用分户或联户分散育秧。二是要和水利部门积极协调,及时了解当地的供水时间,以便合理制定育秧时间表,确保秧苗的适龄栽插,同时在栽后除草、施肥等特殊管理时期提早协商,适当调整供水时间,做到供水时间和用水时间相吻合。

2.3采取综合措施,努力破解机插杂交稻技术难题。我县是杂交水稻的传统种植区,如杂交水稻机插技术得不到解决,机插秧在我地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因此必须在杂交稻的机插技术上实现突破。一是要利用适当降低播种密度、适度的水分控制、化学控制等综合手段延长秧龄,以达到增加水稻总生育期的目的,二是抓住季节,收种兼顾,力争适时早插。三是要实现农机与农技由松散合作向紧密结合的转化,农业科技部门要积极培育生长期较短、适合机插秧的新品种予以配套,同时在农艺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通过以上措施实施,以寻求机插杂交稻技术的全面突破。

2.4树立典型,建设示范点,实施辐射带动战略。实践证明,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是加快推广进程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一要通过资金、物资和技术的多方扶持,积极培育机插大户,增加其覆盖面,每镇至少要发展3-5户,通过他们扩大影响、传播技术和带动新户,力求取得发展一户、带动一片、富民一方的效果。二要建设示范点。在水稻种植重点镇要镇有核心方,村有示范点,其余镇每镇至少要有3-5个示范点,以增加水稻机插秧的影响面,加快群众接受和认识的过程。三是开好现场会,把现场会作为宣传、培训和展示现代农业风貌的阵地,营造机插秧推广的工作氛围。

2.5加强培训,强化技术服务。水稻机插秧技术性较强,熟练掌握水稻机插秧的各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机插秧的技术人员自身培训,练好“内功”,每个技术人员都要技术全面、精湛,能独挡一面,随时解决机插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弥补、缓解县镇两级农机推广人员不足的状况。二是要加强面上培训,要利用一切可能形式、途径,不失时机的搞好培训,农闲时结合送科技下乡进行培训,忙时开好现场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长、短训配合、请进来、走出去,送技术到田头,把培训工作做实、做好,收到应有的成效。三是教育机插大户、广大机手要树立服务三农的思想,要有长远眼光,要服务和效益兼顾,努力提高机插秧质量,让群众满意。四是要强化机具三包技术服务工作。在服务中要厂、县(局)、镇(农机员)三级联动,要做到“小病”不出田、“大病”不出镇,切实解决机手的后顾之忧。

榆林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