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四个一”工作思路 持续推进农机化事业转型升级 (2016年7月20日 杨凌)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机化工作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全省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推进会议精神,汇报交流上半年农机化工作经验,科学研判农机化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农机化工作。刚才各个地市都做了很好的发言,有关处站通报了主要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学习,相互借鉴,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特色亮点 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紧紧围绕提升全省农机化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这一主题,精心谋划,早抓快动,激情干事,狠抓落实,全省农机化工作呈现八大亮点: (一)农机购置补贴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今年中央安排我省第一批机补资金6.47亿元。围绕全省农机化水平提升,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以“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为方向,对方案进行了认真完善调整。简化了工作程序、加强了宣传培训、强化了警示教育、推进了信息公开,促进了政策廉洁高效落实。特别是对近三年来出现的违规问题,进行全面清理,自查整改。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落实监管责任,收到了明显效果。4月至6月,由局领导带队开展专项督查,深入市县乡村和补贴机具经销企业,督查政策落实情况,实行监管常态化,以监管促规范、以监管促落实。目前,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正在顺利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机装备结构的不断优化。 (二)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开局良好。在连续三年开展十大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围绕全省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紧扣省农业厅开展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重点,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认真总结经验,加快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力推动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果业、畜牧养殖、蔬菜、茶叶、薯类、食用菌等10大类23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省局及时下发通知,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夯实了工作责任,创建工作推进顺利。5月份,渭南市临渭区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首批共28个)。围绕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深松整地、稻油机械化等四大关键技术,联合农技部门,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机具,农机农艺融合步伐加快。3月23日,在延安举办水稻机械化直播研讨会,在总结汉中经验的基础上,在延安南泥湾地区开展水稻机械化直播试验。5月20日,在汉中召开了全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暨稻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会,现场展示稻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机具4大类30余台(套),现场演示了无人机植保喷防等先进技术7项。大力支持咸阳市全国农机化示范市建设,支持宝鸡市、三原县、靖边县创建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市)。 (三)农机化重大项目实施顺利。一是农机深松整地项目。今年,在认真调研、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农机深松整地方案,扩大了补助对象范围,提高了补助标准,使项目实施更加优惠,操作更接地气。省局连续下发通知,对加强项目监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确保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促进项目廉洁高效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目前,全省已累计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60多万亩,实施进度明显加快。二是保护性耕作项目。3月30日,在西安市举办了2016陕西保护性耕作论坛,农业部和部分省份代表就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进行了交流研讨,并现场观摩了保护性耕作机具演示。省局及早下发通知,明确项目实施区域、任务、资金用途,并就项目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夯实了工作责任。各市按照《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和《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要点》,推广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机械深松、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增产效果明显。铜川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监测点一年一作小麦亩产达302.55公斤,比传统耕作亩增产小麦55.42公斤,增幅达22.4%,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三是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三夏”期间,继续按照“综合统筹,板块推进,持续发展,整体提升”的思路,在省政府确定的农作物秸秆利用重点区和禁烧区的65个县区,主要推广实施了玉米免耕播种、玉米旋耕播种和小麦秸秆捡拾打捆等技术,积极扶持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培训活动。西安、咸阳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把秸秆利用与禁烧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县、乡、村、组,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树立“不敢烧”“不愿烧”和“舍不得烧”的意识。“三夏”全省投入秸秆综合利用机具24万多台,完成小麦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1200多万亩,小麦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81%以上。四是农机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项目。宝鸡、榆林、安康等五大基地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精心规划,明确目标,找准定位,大胆创新,积极引进各类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填补了当地空白,突破了瓶颈制约,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四)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有序进行。多措并举,抓早动快,春耕、“三夏”等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平稳有序进行。春季全省机耕面积690多万亩,机播玉米面积470多万亩。“三夏”期间全省完成小麦机收1410万亩、夏玉米机播780万亩,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各地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提早备战。提早下发通知,督促各地提早做好机具检修、物料储备等工作,确保农机化生产有序推进。二是加强协作。加强与交通、石油、气象等部门的联合协作,免费向机手发放《跨区作业证》《跨区机收服务手册》3.2万套,实行农机用油优惠政策,及时发送气象信息,形成了齐心合力抓生产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服务。全省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210多个,开通热线电话,受理机手群众咨询和协调解决作业纠纷。强化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供需衔接服务和农机维修服务,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四是加强督导。成立督导组深入一线督查,解决突出问题,推进生产有序运行。五是大力宣传。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方式,及时发布农机化生产信息,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农机服务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按照“扩量、提质、增效”的要求,3月中旬,联合省财政厅下发项目计划,对实施内容、资金用途、职责落实和推进措施提出明确要求。上半年,全省扶持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48个。加强临潼区农机化学校等10所农机培训机构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和规模化生产。扶持农机制造产业园建设,引进山东泰安集团投资两亿元入驻杨凌农机制造产业园,支持企业建设农机研发中心,实施联合攻关,促进成果转化,提升了农机研发创新能力,农机工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六)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一是免费管理政策全面落实。投入660万元,继续在全省各市、县实施农机安全管理“两免一补”政策。全省新登记拖拉机3749台,联合收割机3422台,新增持证拖拉机驾驶员3215人。二是警监联合执法持续推进。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开展农机道路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现场建立台帐,提出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期限,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安全隐患。上半年,宝鸡市12个县区警监联合执法分队不间断上路执法100多天,检查农业机械10060台,纠正各类违章、违法农业机械3126台,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保驾护航。三是农机安全宣传深入人心。积极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农机“安全生产月”“ 安全生产咨询日”等活动,大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调动了监理队伍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群众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4月19日,在渭南市临渭区举行了全省农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给农机监理人员和农机驾驶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生产教育课,进一步增强了农机救援队伍开展农机事故救援工作的能力。四是农机报废更新试点稳步推进。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农机报废更新试点顺利推进。全省共报废更新旧农机70台,其中联合收割机57台,拖拉机13台,落实报废补贴资金113.56万元。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截止6月30日,全省共发生农机事故29起,其中道路外农机事故9起,造成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679万元。农机道路交通事故20起,造成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5万元,较去年同期均呈下降趋势,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农机事故。 (七)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不断强化。一是农机鉴定管理得到加强。认真贯彻农业部新修订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和《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完善了部级推广鉴定大纲修订,制定了《陕西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受理及发证工作细则》,进一步规范了农机试验鉴定和推广鉴定工作。培训考核了一批农机鉴定员和检验员,充实了农机鉴定队伍。上半年共受理推广鉴定申请23项,发放陕西省农机推广鉴定证书25个。二是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开展了“全省‘3.15’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积极开展农机化质量保障督导和重点机具质量跟踪调查,落实企业“三包”责任。“三夏”期间共处理质量投诉案件17起,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八)自身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一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有关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与市级农机管理部门和局各处室站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了《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和《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结合业务工作于4月8日举办了以“预防渎职犯罪,依法规范行政”为主题的廉政警示教育,结合“两学一做”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赴马栏革命旧址开展了红色教育,干部党性修养得到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二是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年初,开展“夯实责任、严明纪律、激情干事”为主题的纪律作风整顿,夯实工作责任,制定整改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机关正规化管理。加强督导检查,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按照统一部署,扎实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工作作风不断改善。三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法制宣传教育, 加大农机行政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意识和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四是大力开展农机化大培训。围绕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农机化业务知识,制定了农机化大培训计划,通过开展理论学习、现场观摩以及学习交流等活动,农机干部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据统计,上半年培训各类农机化人才6.5万人次。抓好省、市、县三级年度备案制度落实,加强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检查指导,学校的教学管理、办学条件、培训效果得到增强。5月16日至18日,商洛市举办全市农机系统法律法规暨业务知识培训班,提高了干部队伍的依法行政意识和业务素质能力。五是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互联网+农机服务”新模式,最大限度方便了服务对象,促进了农机化与信息化不断融合,农机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上半年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及网络发布农机化新闻1200余条,营造了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六是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参加厅里组织的“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我为陕西农业发展做贡献”征文活动、乒羽比赛、书画比赛等,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乒羽比赛、工间操等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七是精心筹办首届G20农业企业家论坛会。为了筹办好这次论坛,省局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筹备领导小组,积极落实部、省、厅指示,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论坛的食宿、接送、会场、安保、医疗和志愿者等工作。6月2日,首届G20农业企业家论坛在西安圆满举办,筹备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我局荣获省农业厅“G20农业部长会议等系列活动筹办工作先进集体”,5名工作人员分别荣获“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工作人员”称号。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可谓亮点纷呈、实属不易。展望下半年的工作,依然压力很大,任务艰巨。农机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科学研判形势,正视存在问题,突破传统思维,创新机制体制,下茬立势落实,推动农机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关于今后农机化工作的思考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我省农机化工作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的重要机遇期。推动全方位转型升级,实现思想认识、发展思路、工作方法、农机化事业大提升,是农机化工作的主基调。农机系统广大干部在观念上要有新突破、思想上要有新境界、作风上要有新转变、方法上要有新探索、业务上要有新提升,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贯彻发展新理念,推动思想认识提升。理念是理论的凝结和升华。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我们做规划、谋发展、抓改革、促工作,都要把理念创新作为前置条件。“十三五”时期,农机化工作要以“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进一步突破传统思维,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理论修养,不断强化发展新理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四个全面”实现了目标与举措、突破与规范、治党与治国、理论与实践“四个统一”,确立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要矛盾、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 “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出的治本之策,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与稳定、目的与手段、自然与社会、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五个统一”,抓住了制约发展的症结,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再到“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主题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的整体,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共同构成了开辟未来发展前景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 “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五大发展理念”是宏观发展必须遵循的方法论;“五位一体”目标任务涵盖着“四个全面”,“四个全面”紧密联系于“五位一体”、是“五位一体”的着力点和总抓手,“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五位一体”、推进“四个全面”的总要求。只有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才能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统一思想才能统一行动,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只有政治上坚定才能行动上自觉。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人事业发展的成就、人生幸福的感知度。党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发展理念,包含着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思想、新知识、新信息,这些新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首要的是解决好干部的认识问题。 (二)深刻认识新常态,推动发展思路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成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从2014年5月提出,到现在两年多时间,大家对新常态都已耳熟能详,也有了一定的思考和理解,但仍有一些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才能更好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理清农机化发展思路。 1.对经济新常态要有深度认知。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着经济发展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三个重要节点”,承接着适应国际分工深刻调整、适应社会需求转型升级、适应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三个现实要求”,这是经济发展新状态、新格局不断形成过程中,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四个转向”,即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劳动力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进一步表明了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力,特别是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是前进道路上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闯的一个关口,带来的既有阵痛,但更多的是机遇,如果应对得当、积极作为,就会实现转型升级。我们既要准确把握、科学认知,又要有端正积极的态度,更要有务实有效的措施,善于在变化中捕捉机遇、在逆境中创造条件,不断挖掘新潜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 2.对农业新常态要有全新理解。经济新常态决定了农业外部环境、内在动因发生深刻变化,进入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期、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加速期,整体上呈现“供需不平衡、结构性短缺”态势。从供求格局看,农产品跨过了短缺时代,多数处于买方市场格局,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追求更高品质的发展;从发展方式看,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由依靠资源向创新驱动转变势在必行;从经营机制看,要加快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增强带动和引领能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从产业业态看,农业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格局加速形成,电子商务、休闲观光等跨界业态快速发展;从收入结构看,农民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农业生产已不再是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更加迫切;从要素投入看,农业对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依赖度递减,对科技、信息以及企业引领的依赖度递增。 “十三五”期间,农机化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科学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推进“四个一”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以提升农机化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突出一个支撑,以农机化重大项目实施为支撑。培育一个载体,以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为载体。强化一个保障,以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全面提升农机化水平。 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为核心,推进结构调整、优化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消费需求。供给侧与需求侧都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通过需求拉动生产,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以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给;同样,新的供给也可以创造新的需求,通过生产创造产品、引导消费、满足需求,以新的生产促进新的消费。 “十三五”期间,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很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与结构不合理并存。“十二五”期间,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增加,但仍然存在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平原地区和传统作业环节机械多,丘陵山区和薄弱作业环节机械少;低档次、老旧机具较多,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少;田间作业设备较多,产前产后机械设备少等诸多发展中问题。总体呈现总量快速增长与结构性不合理并存、同质化低端产品饱和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发展态势。 二是农机化作业水平快速提升与发展不平衡并存。从区域看,关中平原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0%以上,但秦巴山区还不到20%;从领域和产业结构看,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从种植业结构来看,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水稻、油菜、马铃薯和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从关键环节看,耕整地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播种和收获环节低。 三是农业生产机械化需求迫切与供给不足并存。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全程机械化离不开适合区域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装备和人才。急需着力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机与农艺融合,加强现代农业装备开发、引进与试验示范,培养适应新技术与装备要求的技术人才,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对特色农机装备的需求旺盛。但受产业布局、政策扶持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农机产品集中度低,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缺乏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和优势特色产业急需的农机装备,制约了我省农机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弱化了对优势特色产业的支撑保障作用。 我们要科学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推进“四个一”的工作思路,加快提升农机化水平,努力把新常态转化为新机遇,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 (三)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工作方法提升。创新体制机制是落实发展新理念、引领发展新常态、增强持久动力的首要选择。相比而言,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还停留在过去,行政的、命令的方式不管用,市场的、法治的方法不会用,迫切需要我们自觉摒弃固有的思维逻辑、努力摆脱旧有的思维模式、大胆突破传统的工作方式,走出发展新路径、开辟发展新境界。 1.以调研支撑体制机制创新。调查研究是农机系统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把握现状、破解难题、指导发展的重要依据。我国改革与发展历程表明,顶层设计往往来源于基层实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既要在顶层设计上寻求突破,更要在生产实践中总结提升。我们要保持和发扬良好的工作作风,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工作方法、作为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创设政策制度、破解发展难题、指导生产实践。 开展深度调研,既要掌握真实情况、又要认识客观规律,既要尊重基层实践、又要推动创新突破,既要清楚“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更要破解“怎么办”的问题,力求通过调查研究,在提升农机化水平、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培育、农机推广体制机制创新、农机安全监管等方面,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力求把情况摸得更清、问题找得更准、措施提得更实,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2.注重农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农业生产关系受制于生产力发展,规模经营滞后影响到组织方式创新,根本性问题在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不足。 一要培育市场主体。新型农机经营主体是提升农机化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要坚持“扩量、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持之以恒扶持,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新模式。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机经营体系。 二要创新经营方式。创新组织方式、发展规模经营是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核心和主线。依托经营主体,聚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方向、以经营权入股为补充、以土地托管为过渡,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服务,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 三要完善利益机制。如何让市场主体与农民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油水关系”向“鱼水关系”转型,是目前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破解的重大难题。如果农民利益难以保障,企农双方缺乏约束机制,这种联合合作就是松散的,也是难以持久的。各地要积极探索入股分红、信用合作、利益分享模式,力争在利益联结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3.创新工作方法。管理工作是活力与创造性兼备的行为。转变农机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转变管理方式。一方面,要学会运用市场手段推动工作。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也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我们要处理好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关系,找准市场功能和政府行为的最佳结合点,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作用,充分运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创新完善农机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为新型市场主体培育成长创造更好地条件、提供全方位支持,更多地依靠市场主体带动农民、拉动产业。 另一方面,学会运用法制手段推动工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贯彻落实新理念,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始终坚定法治思维,始终做到于法有据,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大家要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既要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又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快推进农机依法行政,以法治来规范、用法治来兜底、靠法治来保障,充分发挥法治对农机化发展的规范引领、保驾护航作用,在依法治农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 (四)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农机化事业大提升。下半年,我们要按照中省部署,抢抓机遇、大胆创新、奋力拼搏,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推动全省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进一步强化农机补贴政策监管。一要加强考核管理。要合理安排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计划,加强机补政策实施绩效延伸管理考核,逐项落实考核要求。二要强化督导检查。加强与财政部门协调,强化督导检查,加大工作监管力度,加快资金兑付进度,推进补贴政策落实。三是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机补政策的实施情况,根据我省补贴工作特点,分析、研判、把握下一年度补贴政策的趋势。 2.推进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及时总结十大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经验,依托新型农机经营主体,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努力构建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农机化的新机制,分作物、分区域建设一批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3.继续实施农机化重大项目。项目是农机化发展的强力支撑,是提升农机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一是农机深松整地项目。认真落实方案,依靠行政推动,加大深松作业服务组织培育力度,继续推广“整乡整村推进”的方式,加快配备智能监测设备,强化项目实施监管,做到部署早、措施实、进展快、效果好,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取得实效。二是保护性耕作项目。严格按照《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和《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要点》,推广四大关键技术,强化技术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精心实施,加强监管,确保项目落到实处。三是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坚持一条思路走到底,以建立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万(千)亩示范田、扶持建设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按照全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规范》,通过主推7项技术,力争使全省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到3050万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1%,重点区和禁烧区利用率达到97%以上。四是农机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项目。依托农机新型经营主体,精心实施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推进技术装备研发与集成示范,突破薄弱环节和丘陵山区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 4.搞好“三秋”农机化生产。以玉米机收为重点,加强应急指挥调度,推动机械化生产有序进行。提早动员部署,充分做好机具检修、机手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强化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维修服务和供需衔接服务,提升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与公安交警、交通、气象和石油供应等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优化农机作业环境。 5.加强农机安全监管。继续实施“两免一补”免费管理政策,加快推广联合执法监管模式,广泛开展“平安农机”建设。开展规范化管理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牌证管理。加强对免费管理和农机监理装备建设项目的监管,确保政策落到实处。继续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取得实效。 6.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开展农机化大培训,不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打造作风硬、能力强的农机干部队伍。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营造农机化发展良好氛围。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机关正规化建设,以“文明行业示范点”和省级“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提升干部职工的精气神,为推动全省农机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同志们,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让我们携起手来,以落实省委“三项机制”为契机,以“两学一做”活动为动力,围绕厅党组提出的“五大转型”的要求,认真抓好“四个一”工作思路的落实,全力推动农机化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