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官庄便民服务中心站马墕村田间地头,耕地机正在前后协作、来回穿梭地忙碌着。
当前,正是春耕的好时节。佳县官庄便民服务中心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人们抢抓时节,播种希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耕景象。
机械耕作省心省力一一耕牛变“铁牛”
记者日前走近站马墕村的田地间,3台耕地机前后协作、来回穿梭,翻地、施肥、播种、覆膜等工序一气呵成,铺设的一行行白色地膜宛如一条条玉带银光闪闪。近年来,该村一座座山头被“削成”了一层层齐整的宽幅梯田,耕种实现了机械化。
“现在条件好多了,村民们种的地大多是梯田和坝地,全村700多亩平地,耕地机八九天就能种完,再也不用耕牛了。”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军一边指挥着机械一边兴奋地说,如今的庄稼人可真实惠,政府除了免费进行耕作、播种、覆膜和打药,还补贴种子化肥费用,种地变得省工省力又省钱,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变化的不止是耕作方式,种植的品种也变了。“我们村种的农作物多半是渗水地膜谷子、高粱和玉米,这些都是近年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亩产比普通种植方法至少高出1/3。如今粮价不错,秋后乡亲们又能增加一笔好收入。”张海军说。
站马墕村只是官庄春耕的一个缩影,这个偏远闭塞的小山村正在发生一场变革一一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
种养大户走富路一一“小散”变规模
在王家墕村的山头上,58岁的脱贫户张立真正忙着往播种机里投放甜高粱种子。耕种的机械是由村集体提供,为村民进行免费服务。甜高粱是一种专门喂养牛羊的饲草,每年可长两茬,亩产达1.6万斤。
“在前两年种草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我今年又种了20多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不能再搞放牧了。采用种草的办法进行舍饲养殖省工又省时,细算账比放养还划算。”张立真给自己算了一笔账。
近年来,张立真夫妇在脱贫政策的支持下,铆足了一股发家的干劲,由原来小打小闹逐渐发展到规模种养。通过参加种养技术培训,他还练就了一门好手艺。如今,作为新型农民的张立真,流转了一大片耕地,建起了家庭牧场,种植50多亩耕地、养殖200多只羊,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我种的饲草、玉米和庄稼秸秆全都喂了羊,羊产生的粪又施到了地里,省下了肥料钱,去年光卖羊就收入15万元,在家务农比打工强多了。”尝到甜头的张立真得意地说。
像张立真夫妇一样,佳县官庄便民服务中心种养规模50亩耕地、100只羊左右的大户有上百户,种养循环、适度规模的经营模式让乡亲们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富裕路。
来源:榆林日报 陈静仁 刘耀东